別急!慢慢來
當您面對失敗或頹勢時,千萬別慌了手腳而大發雷霆,試著將注意力放在

「就算功敗垂成,至少妳學到了」諸如此類的積極想法上,

它會很神奇地舒緩緊繃情緒,做出正確的判斷和反應。


承認自己錯了,別人對了
認真傾聽別人的觀點和意見,並且勇敢地面對錯誤,絕對是

 EQ指數向上跳躍一大步的指標。


別被輕易收買
隨時都在面對誘惑的人生,得學會明察秋毫因為小惠的背後可能要付出極大代價,

比較安全的應變是,說些「謝謝你的提議,我會仔細思考。」

「這個條件很誘人,值得考慮。」等等好聽話,然後改變話題,

讓對方知道您真的需要時間好好思考,此舉將使您重掌控制權,

不致於做下以後會讓您後悔莫及的決定。


慎選朋友
雖然人生中有許多事由不得您,也許您很難量身訂作一個默契十足的好老闆,

但是對於該和什麼樣的朋友往來,您有絕對的主導權,睜大眼睛,

選擇真正對您知無不言、可以患難與共的朋友吧!在您情緒失控時,

他們會先幫您踩剎車。


學習更明快而果斷
試著用最精煉簡潔的詞句表達您的意見想法,千萬別拉拉雜雜閒扯淡

那不僅可能把對方搞瘋,也會惹得自己心煩意亂。


就事論事
女人常犯的毛病是常常人事不分,一面對批評就直覺以為別人和您過不去,

不是想當然爾反應過度,就是暗自啜泣療傷,甚至因此而喪失自信,

在這一點上,男人比較能理性就事論事的態度,值得學習。


溝通,再溝通
別做個遇事就逃的縮頭烏龜,坦誠面對困境,不厭其煩地溝通,

雨過天晴時,您一定會有所學習和成長。

被拒時切忌惱羞成怒
當您的提議被否決時,先耐住性子聽聽對方的解釋,千萬別動不動就

板起臉回敬一句:「那沒什麼好說的了。」要知道當您表現得像隻

劍拔弩張的刺蝟時,別人也會毫不留情地以牙還牙。


少自作聰明妄下結論
譬如當一個您甚有好感的異性婉拒您的邀約時,別一口咬定一定是因為

您太胖或臉上的雀斑讓他卻步,天知道除了他真的有事外,還有上百個

非常合理而正當的理由,試著別太小題大作。


學著判斷輕重緩急
生活中要處理的事實在多如牛毛,有些無關緊要的小事,不妨看開些;

將心力放在急迫而深具影響力的任務上,要知道通常瑣事最是折煞人,

如果不學著捨輕就重,保證心情恐怕永遠像是滾滾沸沸的活火山,等著隨時爆發。


萬全準備
比如執行一項大計畫前,一定要有充分的準備,而在距離開始倒數計時的

關鍵時分,將全副心神放在活動重點上,如果覺得緊張,試著想像活動就

十分圓滿地結束,它會讓您稍微鎮定,且較能專注在流程細節上,

成功完成任務的機率亦相對提高。


直言您的需求
如果您期待人們都具備有讀心術,可以準確無誤地得知您的需求,

那麼恐怕您得一直生活在失望之中了。


別心浮氣躁
如果您內心有所抱怨,找個朋友吐吐苦水,然後忘了它,記得高

EQ的人是不會怨懟埋藏在心裡。

 

Danise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2.能沖刷一切的除了眼淚,就是時間,以時間來推移感情,時間越長,

衝突越淡,仿佛不斷稀釋的茶。

 

3. 怨言是上天得至人類最大的供物,也是人類禱告中最真誠的部分。

 

4.智慧的代價是矛盾。這是人生對人生觀開的玩笑。

 

5.世上的姑娘總以為自己是驕傲的公主(除了少數極醜和少數極聰明的姑娘例外)

 

6.如果敵人讓你生氣,那說明你還沒有勝他的把握

 

7.如果朋友讓你生氣,那說明你仍然在意他的友情

 

8.令狐沖說“有些事情本身我們無法控制,只好控制自己。”

 

9.我不知道我現在做的哪些是對的,那些是錯的,而當我終於老死的時候我才知道這些。所以我現在所能做的就是盡力做好每一件事

 

10.也許有些人很可惡,有些人很卑鄙。而當我設身為他想像的時候,

我才知道:他比我還可憐。所以請原諒所有你見過的人,好人或者壞人

 

11.魚對水說你看不到我的眼淚,因為我在水裡.

水說我能感覺到你的眼淚,因為你在我心裡。

 

12.快樂要有悲傷作陪,雨過應該就有天晴。如果雨後還是雨,如果憂傷之後還是憂傷.請讓我們從容面對這離別之後的離別。

微笑地去尋找一個不可能出現的你!

 

13. 死亡教會人一切,如同考試之後公佈的結果——雖然恍然大悟,但為時晚矣~

 

14. 你出生的時候,你哭著,周圍的人笑著;

你逝去的時候,你笑著,而周圍的人在哭!

 

15.男人在結婚前覺得適合自己的女人很少,

結婚後覺得適合自己的女人很多

 

 

16.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荒野裡,

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

 

17.每個人都有潛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被時間所迷離,?

 

18人生短短幾十年,不要給自己留下了什麼遺憾,

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該愛的時候就去愛,無謂壓抑自己

 

19.《和平年代》裡的話:當幻想和現實面對時,總是很痛苦的。

要麼你被痛苦擊倒,要麼你把痛苦踩在腳下

 

20.真正的愛情是不講究熱鬧不講究排場不講究繁華更不講究嚎頭的

 

21.生命中,不斷地有人離開或進入。於是,看見的,看不見的;

記住的,遺忘了。生命中,不斷地有得到和失落。

於是,看不見的,看見了;遺忘的,記住了。

然而,看不見的,是不是就等於不存在?記住的,是不是永遠不會消失?

 

22.我們確實活得艱難,一要承受種種外部的壓力,

更要面對自己內心的困惑。在苦苦掙扎中,

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會感到一種生命的暖意,

或許僅有短暫的一瞥,就足以使我感恩不已。

 

23.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我不去想,

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既然目標是地平線,

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24.後悔是一種耗費精神的情緒.後悔是比損失

更大的損失,比錯誤更大的錯誤.所以不要後悔

 

25.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鑽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Danise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基因1:重視儲蓄習慣,關心國內外情勢,時間管理佳
在致富關鍵因素方面,受訪的有錢人認為致富最關鍵因素是專業知識及技能、理財規畫與儲蓄習慣等三項。但是一般投資大眾前二項因素雖然和有錢人一樣,第三項因素卻是良好的健康況……

富貴基因2:理財EQ高,較一般人更能控制情緒與欲望
調查亦發現,五成以上有錢人認為運氣是累積財富的重要因素,比一般人明顯高出許多。這可能是有錢人一旦致富後,反而較謙虛,將一切歸諸於運氣。從王永慶的例子就可以得到驗證。去年《今周刊》專訪經營之神王永慶,適逢台塑四寶總營收創歷史新高,王永慶只淡淡的說「碰到了!」他的意思是運氣好剛好碰到了,而不提自己有多優秀。
至於是理財EQ、還是理財IQ對累積財富比較重要?有錢人和一般人都認為理財EQ比較重要,但是有錢人同意理財EQ比較重要的高達八成三,而一般人只有三成五。
《今周刊》此次訪問一位身價四、五十億的富豪,他直言:「想要致富,必須比別人會控制自己。」所謂控制自己是指理財的情緒穩定,不要貪或怕,譬如自己手上股票不漲時,就一直想著別人手上狂漲的股票,如此一來很容易追高殺低;還有節制消費,把錢省下來做投資,這些都需要有自我控制能力,也是所謂的理財EQ,因此沒有理財 EQ,就不會有財富……

富貴基因3:工作、理財皆勤奮,在乎手中每一塊錢
據透露,春天酒店董事何麗玲有次跟友人抱怨道:「我想了一個下午,我那五十塊錢到底是丟到哪兒去了?」身價好幾億的何麗玲會這麼問,頗令人驚訝,但是如果看了調查結果,或許你就會明瞭,她之所以會有錢的原因。有錢人珍惜手上的每一塊錢,積沙成塔,他們清楚金錢的重要性,不隨便浪費……

富貴基因4:二%年收入投資股票與基金,而且自行做決策
在理財方面,有錢人對投資報酬的預期以每年六%到一%為最高,其次是一%到二%,普羅財經林建鋒董事長認為,有錢人的投資行為穩健,而且也不貪心,六%到二%是合理的報酬預期。至於投資的配比,四成二的有錢人投資股票與共同基金占財富比率二%(含以下),這個數字與美國富翁大調查的二%相近……

富貴基因5:配偶精打細算、家中有編列預算的習慣

有錢人的配偶是什麼樣的人?有錢人同意自己配偶是屬於精打細算型的是不同意的三倍,而一般投資大眾認為配偶不是精打細算型的比率較高。美國富翁大調查也呈現同樣結果,所以說如果另一半對錢財也控制得當,小心翼翼用每分錢,有助於家庭財富的累積。

另一方面,不論有錢人或一般人都同意能不向人借錢就不向人借錢,有錢人同意的比率比一般人更高一些。在理財與賺錢上面,所有受訪都認為與其花時間賺錢,不如花時間理財,大家都認為理財比賺錢重要。在編列家庭預算方面,有錢人較有編列預算的習慣。張菲多年來編列家庭預算,嚴格控管支出,結果他的財富累積較一般人為強,就是這個道理……

了解有錢人的富貴基因之後,如果你也有致富夢想,打造自己的富貴基因就從今天做起!

 

Danise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堂課,課本沒,老、同事不會直接講。這堂課,沒有文憑,無法畢業,許多人學一輩子都學不會。這卻是職場上最重要的一堂課:「做人」。做事要緊,還是做人優先?做「好人」還是做「自己」?「人緣好」,會不會變成「濫好人」?有人總能廣結善緣,有人卻老是處處樹敵?這些帶給無窮煩惱、卻找不到答案的難題,《 Cheers》雜誌透過各種過來人的親身經驗,為你淬煉出通過考驗的人生智慧。只要釐困惑,掌握原則,做人其實沒有那難。文 -祝康偉 攝影-曾千倚   2007 年01月 Cheers雜誌

 

做人難!上海皇帝杜月笙曾說,人生有三碗「面」難吃,一是場面,二是錢面,三是人情面,其中,最難吃的正是人情面。偏偏這碗難吃又難捧的「面」,在學校往往沒人會,出了社會又沒人敢,於是,我們得憑本能,不斷在人情困境中,學會做人的能力。儘管不容易,但並非沒有脈絡可尋。只要能先釐關於做人的幾項大哉問:比方說,到底是做事重要,還是做人重要?做事,還是做人?

 

很多剛進職場的年輕人,仗著聰明才智,總覺得「實力決定一切」,做人不重要。對於不如自己的人,不是當面嗤之以鼻,就是在背後抱怨。甫接任美商聯邦快遞公司台灣區總經理一職的朱興榮,回想 11年前,自己就曾經犯了這個「每個聰明人都會犯的錯」。當時從美國念書回來,擔任小工程師的他,每天只管窩在自己位置上,按時間完成專案即可,根本無須搭理其他同事,更遑論跨部門的合作。因專業表現亮眼,受到當時的總經理陳嘉良(現聯邦快遞中國區總裁)器重,朱興榮被點名擔任一個囊括國內外中高階主管的跨部門專案主持人。

 

一向是「命三」的朱興榮,過去工作有頸,頂多熬夜加班就能過關,沒想到這次卻栽在一個他眼中,緊要關頭只會「推脫」的主管身上。他記得,當時專案流程出了問題,整個團隊必須 24小時進駐,體力、壓力都不堪負荷,還要召開應變會議。就在會議進行到一半,心力交瘁到臨界點的朱興榮,又聽到那位讓他「感冒」已久的主管,沒有辦法又抱怨不休,他一時難掩怒氣拍大喊:「這件事溝通很多遍,不知道到現在還不做,如果有人不想做,這個專案也不用繼續了!」隨即,這位只有兩年資歷的毛頭小子,竟然當著眾多高階主管的面,天塌下來也不怕似地門而出。

拿針戳人,還是拿針縫衣?直到深夜 12點半,呆坐座位已久的他,感受肩上一雙手的重量搭來,轉身只見堆滿笑容的陳嘉良緩緩說:「你啊,就像一根針,戳人會痛!若把這個針拿來縫衣服,就會很有功效,不知道你為要去戳人?」「不是我要戳人,是他逼著我去戳人,我受不了!」朱興榮氣憤地說。陳嘉良接著回應:「喔,因為你受不了,所以就不去縫衣服,而去戳人?我知道心裡很多委屈,在這個時刻,若能把所有精力拿來縫衣服,大家會更感激!」

 

朱興榮笑著說,當時自己一心想把事情做好,生盲點,陳嘉良這番「戳人與縫衣」的道理,讓拘泥在「錯我對」節骨眼的他,頓時心門大開:「與其當場讓他難看,不如直接向他伸出援手,把事情解決了更有效率。況且,若我坐了他的位置,不見得能做得比他好!」


從小一路順遂,自我要求極高的萬事達卡國際組織資深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江威娜,同樣也歷經不會做人的青澀歲月。初入職場: 80%做事, 20%做人 回想剛入社會前幾年,了打入同事的午間閒聊,無意間「貢獻」了話題主角的一些私人祕密。當時專注做事的,忽略辦公室常有的角色競爭,此番被有心人炒作的「爆料」,不僅傷害了當事人,了友誼,更讓重新思索做人的道理。一般而言,年輕人容易陷入「做事」比「做人」重要的思考,因做事的目標明確,短期即可見章,投入與回饋十分直接。反之,做人得面對「一樣米養百樣人」,不同角色的適應與考驗,講究的是長程的累積,無法立竿見影,且隨著職位升遷,扮演的角色趨於複雜,難度還愈來愈高。

 

在投資報酬率的權衡下,做人的重要性常常被視而不見,」江威娜分析。語重心長的提醒,要想出類拔萃,職場上的確存有做事與做人的「比例原則」。初入職場前 5年,至少要花80 %的力氣在學做事,另外的20%花在學做人上。隨著工作技巧日漸熟練,做事所需的時間減少,就要調高比例,將更多的注意力,花在做人的學習上。「當同儕還在斤斤計較做事的方法,卻能開始展露做人的本領,帶領團隊解決問題,就很容易在這個階段變得耀眼,」江威娜調。第二個令許多人困擾不已的難題,是做人,還是做自己?

 

做人,還是做自己

 

雖然知道做人重要,但一想到了和諧,得委曲求全,隱藏自己的本性,就讓人痛苦不已。「外圓內方」這句被中國人奉做人最高境界的成語,在德州儀器半導體技術公司大中國區總經理郭江龍看來,即是最好的答案。他解釋,所謂「外圓」,指的是顯露在外的態度行,講求的是「圓融」、「和氣」;「內方」,則是指隱於內心的原則信念,譬如「正直」、「誠信」,扮演最後一道防線,不會因壓力或環境改變而棄守。一般人常誤解「外方內方」或「外圓內圓」的「表裡如一」,才是正做自己。即便如此,所謂「表裡如一」,也不是隨興所至的任意妄

 

表裡如一新解

 

記得是誰 哈佛的最後一堂課》中「表裡如一」一文指出,所謂「表裡如一」,指的是不必了做人而徹底放棄自己,而是得如何區分私底下工作時的自我,以維持一種「身分」的平衡。他認可以在公、私生活中拉上一道紗簾,而非一堵無法穿越的磚牆,以方便隨時互通,又能區隔彼此的差異。一旦得角色轉換,熟練地穿越這道紗簾,就不必放棄自我,變成雙重人格。有趣的是,愈能善用這個方法,愈能擁有獨特的優勢:一是在職場上,因不背離本性,往往能展現某種個人風采,博得最多信賴。當回到私人領域時,能做想要的自己,家人與朋友對你真實的回報,更能平衡在職場的情起伏,成為你的後盾。不管是從「方」到「圓」的琢磨,抑或是「內」「外」自我的轉換,避免過猶不及,究竟分寸該如何拿捏,往往是做人最難的地方。

 

做人,並不等於要做濫好人 做好人,還是做濫好人

 

廿一世紀公關顧問公司總經理竹平認,以情管理的角度來看,若把自己磨得太圓,常會讓人覺得城府很深,有一種不可親近的感覺。就像瓷器與陶器同樣是容器,但瓷器講究上釉,光可鑑人,卻只能供在高處欣賞。反之,陶器刻意留下手紋,少了完美的光澤,卻多了一種性格上的天。但人詬病的是怕得罪人,只知一味討好,成不知原則何物的「濫好人」。
濫好人落得兩面不討好

 

引進「卡內基訓練」,嫻熟溝通的黑幼龍,分析人際關係的模式,有以下4 種狀況:

第1種狀況,叫作「操縱」,這類人想的是自己的益處,佔別人便宜,當別人知道吃虧時,就會離而去。

 

第 2種狀況,叫作「退讓」,這類人誤會好的人際關係是靠讓步,所以願意自己犧牲,讓別人佔便宜。虧吃多了,久而久之,也會漸漸脫離人群。

 

3、第4 種分別雙方都倒楣的「兩敗俱傷」,以及互相拉抬的「雙贏」。別以當個濫好人,什都說好,什都慷慨答應,就能獲得好人緣。

黑幼龍指出:「濫好人的下場,就是第2 種人際狀況,沒有原則的結果,不是兌現承諾而過勞死,就是被追債的人逼得逃之夭夭!」

 

 

台達電子人力資源資深處長倪匯鍾回想,過去在飛利浦半導體顯示器事業部15 年間,參與不少次決定高階接班人的會議,一字排開的候選名單中,每個都是過關斬將的佼佼者。激烈的評選過程,彷彿《誰是接班人》的生死大會現場,全球大老與人資高階主管比鄰而坐,逐一討論歷年來績效考核的報告,「常常被判出局的,不是做事能力較差的人,而是大家口中的『濫好人』!」

 

nice guy≠right guy.

在老口中,簡單一句"He is a nice guy, but not the right guy for this position." (他是個好人,但坐這個位置他不是對的人),乍聽起來客氣,言下之意是「公司不是迪士尼樂園,只有好人緣,不代表成了領導者,就會得該硬則硬,遑論激發員工潛質,展現組織的戰力!」倪匯鍾調。到底做人應該朝些方向學習,才能突破現在的格局?抱著「不計較」的態度是第一步。 不計較,就像別在襟上的鮮花,能讓近悅遠來,無形中增加做人的廣度。

 

不計較,增加做人的廣度

 

江威娜曾經到一位聰明、學習能力又的人才,他在同儕中非常突出,本來是江威娜亟欲培養的幹部。沒想到幾次參與團隊合作,他最在乎的只是自己能享有的資源與利益,而非對團隊的貢獻。江威娜不免感到失望:「一個不談付出,只會計較的人,難保到高位,他不會了個人私利,犧牲整個團隊的利益。 」其次,少了包容的心,若他當上領導者,肯定做不好 coaching(練)的工夫,無法帶領團隊中的落後者。「若他一直沒有察覺,也不願意改,即使讓他獨立作業,因個性,也會很快遇到工作頸而離開,淪落職場流浪一途,」江威娜斷言。位居高階,若能有不計較的胸襟,除了增加自身的高度,也會感染員工,成效尤的對象。

目前任
於高雄餐旅學校的前亞都麗緻總經理蘇國,對總裁嚴長壽就有如此的觀感。一次兩人共同出差到夏威夷,投宿的是全球赫赫有名的頂級旅館哈蕾柯蘭( Halekulani),一路上嚴長壽如數家珍地對這家旅館讚不口。Check-in 後進房,蘇國被眼前擁有大客廳、大浴室,還有夏威夷佳海景的房間所震撼。他念頭一轉,總裁的房間一定會更驚人。沒想到,敲門後推開一看,竟然面積著實小了三分之二,更無景觀可言,他不禁大驚失聲:「他們竟然把房間弄錯了!」

 

只見嚴長壽笑著說:「我已經住過了,出差很累,這算是慰勞,就好好在裡面體驗一下。」並堅持讓蘇國連續住了兩夜。即使已離開亞都麗緻多年,這段蘇國津津樂道的小曲,在旁人忙著計較的當下,總會出現腦海,讓他若有所悟地會心一笑。

 

謙卑的力量

 

稻穗愈飽滿,腰彎得愈低」、「竹子愈高,竹尾彎得愈低」這些大自然的道理,講的正是「謙卑」的重要。謙卑,會居安思危,會小心翼翼,命學習,也會努力改變。最後,擔心的事會消弭不見,的弱點也能補全,意料不到的收穫也會在謙卑中獲得。只是愈在高峰,人愈不容易察覺謙卑的力量。霸菱證券投顧公司總經理陳詩舜就指出,金融圈充滿大起大落,曾經睥睨一切,如今落魄失意的例子,可說俯拾皆是。他一位知名的金融新貴,靠著「向上管理」,頭銜一路竄升。對下屬極傲慢的他,享受平步雲的快感之餘,卻忘記自己已「掏空」多年奧援他的專業團隊。當他隨跳槽水漲船高,隻身就任遭遇困難,才發現自己能力有限,但身邊已無人願意伸手協助,屢次被新老「請走」。後續工作轉換,更因 reference check(背景調),不斷栽在他過去得罪的人的負面評價裡, 而一蹶不振。

 

厚道,做人更高境界

 

在謙卑之外,若能做到厚道,先一步替人著想、留餘地,才正是跨越做人更高的境界。曾遭遇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從公司因跳票瀕臨倒閉,到如今谷底翻身,稱霸台灣精密機械業的台中精機就是一個好的例子。經營超過50 年,第二代接棒經營的台中精機總經理黃明和指出,早年客戶多是師徒相傳的黑手業,在工廠裡待了3年,就能出師自己創業。

 

黃明和的父親看這些年輕人在創業初期,難免資金短缺,總會大方地要他們先將設備拿去用,日後慢慢分期付款即可。甚至,有的下游經銷商沒錢進貨,他還會勸他們先把機器拿去賣,先了第一筆錢,才能打好基礎。黃明和指出,由於父親總會替人著想,培養的許多客戶都是從第一代祖父輩開始,第二、第三代接手買新的機器,演變成關係深厚的三代交情。其中,還包含夫妻檔、兄弟檔、父子檔。

 

沒想到父親以厚道待人,後來竟救了黃明和與自己公司一命。黃明和回想8 年前,受亞洲金融風暴波及,國汽車、東隆五金陸續爆發地雷股危機,中部地區許多上市公司都了,台中精機也因財務槓桿過度操作,20 億元融資遭銀行凍結,頓時陷入困境。奇妙的是,當遭逢相同命運的同業如楊鐵,早已被協力廠商拉白布條、圍廠鬧上電視新聞,台中精機卻顯得異常平靜。不僅客戶沒有棄,協力廠照常提供零件,面對同業角,台中精機的高層主管沒有一個異動,一起度過了最艱難的階段。

 

黃明和心有所感地說,從此他深刻體會到「天助自助者」的道理。他調,「自助」兩字,就是過去所積的陰德,對他而言,也就是父親打下人情的基礎,讓大家願意信任,才能贏得東山再起的機會。人生的做人課,不僅沒有文憑,也不可能畢業,連當過英國首相的邱吉爾都承認,自己到了 65歲,才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但不管是管理、領導、乃至於人生正的成功與圓滿,沒有一項不是圍繞著「如何做人」。這堂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視的課,學好了

 

 

Danise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富翁的屋簷

有位善心的富翁,蓋了一棟大房子,他特別的要求營造的師傅,把那四周的屋簷建加倍的長,以使窮苦無家的人,能在其下暫時躲避風雪。

房子建成了,果然有許多窮人聚集在屋簷下,他們甚至擺起攤子做買賣,並生火煮。嘈雜的人聲與油煙,使富翁不堪其擾,不悅的家人也常與寄在簷下者爭吵。

冬天,有個老人在簷下凍死了,大家交口罵富翁的不仁。

夏天,一場颶風,別人的房子都沒事,富翁的房子因為房簷特別的長,居然被掀了頂,村人都說是惡有惡報。

重修屋頂時,這次富翁只要求建小小的房簷,富翁把省下的錢捐給慈善機構,並另外蓋了一間小房子。

這房子所能庇蔭的範圍遠比以前的房簷小,但四面有牆,是棟正式的房子。

許多無家可歸的人,也都在其中獲得暫時的庇護,並在臨走前,問這棟房子是哪位善人捐蓋的。 沒有幾年,富翁成了最受歡迎的人。即使在他死後,人們還繼續受他的恩澤而紀念他。

為甚麼同樣的善心,卻有那麼大的不同?

故事中富翁的一片善心,從被認為是為富不仁、惡有惡報到變成是最受歡迎的人,這中間的變化是甚麼因素造成的?

是大房簷與小房子的差別嗎?還是其中的用心有甚麼不同?

是甚麼原因讓富翁被責備為富不仁、惡有惡報? 又是甚麼原因讓富翁被感激與紀念?

答案在---- 寄人簷下的感覺和生活在獨立房子中的感覺不同 !!!

你知道生活在富翁的大房簷下,那些窮苦的人們會得到哪些的感受!!!

而生活在獨立受尊重沒有比較的房中,那些窮苦的人們又會有哪些感受!!!

在組織或團隊中,甚麼樣的狀況是等同於寄人簷下?

事事都要依靠你?

不放心同仁處理事情?

常常要看臉色辦事?

以防弊為基礎設立的運作結構? 還是......。

甚麼樣的狀況是有獨立的空間?

給予清楚的目標?規範內自主,給予做事的空間?

還是以核心價值交付責任,啟發能力與成長?

還是以願景、使命激發自覺與承擔?

還是......。 媽媽甚麼事都安排好,小孩子無法獨立; 主管甚麼事都能幹,部屬不負責任。

「屋簷」伸太長,一片好心變成為富不仁, 「獨立小房子」? 卻變成最受歡迎的人,這中間的差別值得我們深思!!!

為善的本質是甚麼?

領導最終的目的是甚麼?

為善與領導共通處又是甚麼?

只是解決眼前的問題?

還是協助人獨立站起來,還他一個真真實實的人來?

所以領導,不能只是注重事情表面的完成,也不止於問題的解決,更重要的責任是:啟發同仁夥伴的能力,還給同仁與夥伴一個真真實實的人來,要當教練不是當主管。

走在別人前面時,要往後看;走在別人後面時,要往前看;

知道自己和別人之間的距離,就是一種智慧。

Danise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少與多的管理哲學

 開學第一天,教室裡擠滿來選修「領導」課程的學生,這一群兩年後就會變成企業競相爭取的名校MBA,心中難免興奮地等待教授的出現。

 教室門被推開後,走進三個人,教授後面跟著一個年輕的陌生人,還有一位則是大家都認識的企業名人,年紀與 教授相當,大約都在六十歲左右。

 教授先介紹這位年輕的陌生人,說他是去年以第一名畢業的MBA學生;另外這位企業名人則是教授的高中同學,學歷只有高中畢業。教授說明他今天會請這兩位來賓分別用二十分鐘來說明什麼是「好的領導」,然後要同學寫出這兩人的差異何在。

 第一名的畢業生在短短二十分鐘內引用了五位名人的領導經驗,這五人包括奇異的傑克威爾許,英代爾的安迪葛洛夫,管理泰斗彼得杜拉克,與台灣的郭台銘和張忠謀。聽來似乎這五人的領導方式便代表著好的領導。

 年輕人講完後,很有信心地將麥克風交到這位企業名人手中,企業家微笑說,他本來可以用六個字就說明完「什麼是好的領導」,他語氣停頓了一下,「但是怕教授和同學說我在混水摸魚,因此必須把六個字講成二十分鐘,希望大家未來不要學我把領導複雜化了」。

 「在我四十年的職場歲月中,只是不斷地想做到一個境界:那就是如何讓別人在我的公司上班是出於『心』甘情願,而非出於『薪』甘情願。雖然只差一個字,我卻練習了四十年。」

 「要做到『薪』甘情願比較簡單,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就辦得到,但要做到讓別人『心』甘情願,就必須要讓員工從心底接受你,所以我才認為,領導沒有什麼大道理,就是『領導等於做人』這六個字而已」。

 「我把職場分成從什麼都不懂、初階主管、中階主管、高階主管、老闆五個階段,為了把人做好,我不斷在每一階段練習一件事,因此總共要練習五件事,雖然只有五件事,但它們共花了我四十年的時間」。

 

在我自己剛畢業,什麼都不會的時候,我練習的第一件事是:
 少(不)多(是)
 也就是我從不會去問公司給的任務有多困難,我只問自己要如何去達成而已,練習久了,就會感覺到自己正快速地成長。

 後來自己變成了初階主管,我練習的第二件事是:
 少(說)多(聽)
 也就是可以聽的時候我絕對不開口,讓自己不斷學習如何掌握重點與分析邏輯。
 練習久了,自然學會以後講話只需講重點的智慧

 當自己成為中階主管後,我練習的第三件事是:
 少(我)多(你)
 也就是多想到別人,少想到自己,凡是以別人的角度來想,練習久了,自然培養出更大的雅量。

 成為高階主管時,我練習的第四件事是:
 少(舊)多(新)
 也就是我不再重覆做已經成功做過的事,否則不可能有新的突破,練習久了,就會不斷產生新的創意。

 最後當自己變成了老闆,我練習的第五件事是:
 少(會)多(讀)
 也就是要求自己重新從什麼都不會的階段再開始要求自己,放空自己多閱讀,書讀多了,自然會看到自己還有很多本該謙虛的地方。

 老教授最後向學生解說道,他今天之所以安排一位沒經驗的管理者,與一位有豐富經驗的管理者來對比,主要目的是想讓學生親身感受一個簡單的事實,若想將自己變成一位成功的領導者,那就請先要把人做好。

 「自己都無法把人做好的人,要如何來領導別人?因為『智慧都源自於怎麼做人!』 

 

Danise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經常會說一個人「夠不夠成熟」、「火候深不深」,但到底怎樣才算是「夠成熟」、「有火候」呢?這是一個相當難以評量的問題,因為成熟、火候只能以意會,而沒有數字化的指標可以衡量,不像身高、體重一量便知。但是,一個人從最基本的人際關係好不好、處事態度健不健康,到能否正確地決斷事物等等,都與其成熟度有關。因此,如何衡量一個人(包括自己)的成熟度,是一件重要的事。對此,我認為至少可以從四個方面來評量。

 

一、單面向V.S.多面向

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對於周遭事物的考量,最先大多只能專注於一件事物,然後逐漸進展到能夠同時兼顧多種事物。大部分人都曾看過這樣的現象,一個小孩子在餐桌上伸手要夾較遠處的菜時,經常會不經意地碰翻了靠近自己身前的杯子。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當小孩子想要伸手穿過杯子去夾菜時,腦海中便只專注於要去夾的這盤菜,而無視於杯子的存在,因此很容易就把杯子碰翻了。隨著年齡漸長,小孩逐漸學會同時注意到二件、三件不同的事物之後,這種現象發生的機會也跟著降低。

 

在工作能力的培養上,也常見類似的情況。有些人總是習慣於單點思考,在考量一件事物時,往往只能注意到其中的一個單點,而無法同時顧及周遭相關的事物,使得思考、決斷的品質相當低落,掛一漏萬。而一個成熟、有火候的人,則會把各種相關的事物一起納進來做整體的考量,例如,思考這件事情如果這樣做,其他相關的事物會產生什麼連帶的變化;或是如果在另一個部分做出哪些配合,可以是整體效果更好等等,如此同時考量多重不同面向,所做出來判斷決策的品質也會較佳。如果一個人能同時兼顧到更多相關的面向,則我們可以說這個人越成熟、火候越深。

 

二、有形V.S.無形

人在判斷外界事物的價值時,只有先意識到事物的存在,才有可能進一步體認到它的價值。有些事物是有形的,只要看到、聽到,就能意識到它的存在;但無形的事物卻看不到、聽不到,只能靠著「想像」來感知它的存在。一個人如果只能用眼睛、耳朵來意識事物的存在,而無法用想像、體會的方式來感知事物,便無法體認到無形事物所具有的價值。然而,無形事物所能產生的價值,卻永遠大於有形的事物,因此,一個人從只能看到有形價值,進一步到能夠體認無形價值的存在,便反映出這個人的成熟度與火候。

 

舉個例子來說,一般人就業時,所獲得的薪資是有形的,工作的學習成長環境卻是無形的,而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能帶給個人能力更大的成長,與更好的發揮,個人得到的成就也因此更高,所以其價值遠高於有形的薪資。但許多人在選擇工作時,卻看不到這些無形的價值,於是往往只單憑眼前薪資的些微差距就做出決定;越是成熟的人,則越能夠認知到學習環境的重要性,而會選擇好的環境以謀求更大的無形價值。

 

三、短期V.S.長期

耕耘與收穫之間,通常會牽涉到時間長短的問題。有些事物在投入之後,很 快就能得到回收,不過,其效益持續的時間也比較短暫,效益反映結束之後,必 須再次投入,才能再產生效益。另外也有一些事物是需要長期的耕耘,而且在短 期內不見得可以看到明顯的效果,但是,其效益的卻是源遠流長地延續發酵,且 時間越久,產生效益的放大倍數越大,所能得到的整體成效也會因此百倍於短期 效益。

 

但投入之後可以馬上回收,表面上看起來是一件相當誘人的事情,許多人都會被此吸引,因此在思考與決策上便容易傾向於注重眼前立即的效益,卻未能重視、或沒有耐性從事長期的耕耘,形成所謂的「短視」。而一個成熟的人,則能夠忍受短期效益不明顯的現象,而選擇長期耕耘,追求長遠的效益,我們說一個人「有遠見」,意思便在於此。因此,我們從一個人對於事物的判斷與決策上,是偏向於只求短期效益,或是懂得追求長期效益,便可以衡量出這個人的成熟度如何。

 

四、相對V.S.絕對

世界上所有事物幾乎可以說都是相對的,而非絕對。比方說,好與壞便是相對比較之下所得到的結果,當我們說一件事物是「好的」,指的是「與另一事物比較之後,相對的好」,而非「絕對的好」。換句話說,好與壞之間,並非100分與0分的截然二分。「好」有可能70分的好,也可能是90分的好;「壞」則可能是59分的壞,或20分的壞。

 

但一個不成熟的人,會習慣於用絕對性的角度來判斷事物,只有「好」與「壞」的絕對二分法。在這種情形下,由於缺乏相對比較的判別標準,因此無法分辨出真正的好與壞,也不知道好有多好?壞有多壞?而一個成熟的人,對於事物則懂得用相對的邏輯來看待,而擁有較精準的判斷力。

 

綜合上述四個指標,當我們在判斷一個人的成熟度時,可以從他的行事作風來觀察其思考、決斷一件事物時,是否能經常兼顧到多個面向、是否能看到無形的價值、是否注重長遠的效益,以及對事物的判斷是否能用相對的邏輯,藉此來衡量。因此,一個人的成熟度夠不夠、火候深不深,就看他對於上述事物養成多深的認知,以及多牢固的習慣。

Danise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確定方向 不走冤枉路

俗話說:「馬壯車好不如方向對」,這句話的典故來自春秋戰國時期,有位夫子備了很多物品,欲前往南方楚國,便向路人問路,路人答:「此路非往楚國。」夫子說:「我的馬很壯,沒關係。」路人又再強調這不是去楚國的方向,夫子依然固執的說:「我的車很堅固。」路人只好歎息的說:「這不是往楚國的方向啊!」方向錯誤,再怎麼努力都枉然。

 

仔細想想做這項工作的重點是什麼,希望藉此得到什麼結果,這樣做之後是不是真的能得到想要的結果,與你的主管及上下游流程的同事一同討論,再決定整個方向及流程。

小箴言  光是忙碌是不夠的。問題在於:我們到底在忙些什麼?

 

2.做行事曆及專案執行計劃

事先做好計畫表可以幫助你釐清想做完的事,你可以利用以下的工具:

‧電腦軟體,例如Outlook內有計畫表、行程表和日曆。

‧日曆或是商務日誌。

‧自行設計的簡單表格。

 

以一天的計畫表來說,首先列出你必須做的事,這些是你今天的首要工作;然後再列出應該做的事,以及可以做但並不急於一時的事。然後評估各項工作所需的時間,再決定如何把時間分配到這些工作上。記住,應該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一天中狀況最好的時間內去做。一天的時間規劃完成後,可以延伸成一週的計畫,決定一週內最重要及必須做的事。每天要確認行程是否照計畫進行。

小箴言

知道計畫何時開始,就開始列進度,但不要讓做計劃的時間取代了執行的時間。

----波士頓顧問公司副總裁史塔克(George Stalk

 

3.運用系統思考,工作分門別類進行

養成把握重點,循序漸進,集中力量的習慣,決定次序,從最重要的事情著手。我們必須先決定那一個工作比較重要,必須優先去做;那些比較不重要,可以緩辦。不考慮優先次序所產生的另一結果,常是一無所成,而且被拖延或耽擱的事情,等之後再提出時,往往已失去時效性。

‧依工作的重要性決定完成工作的優先順序。

‧依工作的重要性決定投入工作的時間。

‧同性質、同種類、類似性高的工作一次解決。

‧不斷地思考是否有更有效率的工作方法。

‧避免用過大的手段達成較小的目的以造成浪費,如殺雞焉用牛刀。

小箴言

不要浪費時間做「垃圾」工作,去做那些會增加你生產力的工作。

4.事前準備需周到

在工作過程中再花時間去尋找所需的資料或工具,只會事倍功半,徒增出錯的機會。事前即將一切所需都準備好,即取即用。

 

‧隨時準備好「最新」的資訊:「資料」的隨時更新與增刪,可以讓我們永遠掌握到最新的訊息,並隨時將它做好整編、歸類等的工作,以供我們隨時掌握最新的狀況,並可迅速做出正確的思考判斷。

 

‧要有「工具庫」的觀念:隨時將自己的「知識、經驗、技能」等,做好轉換成工具的觀念,以便隨時可以拿出來運用,或重新組合,以便縮短時間、提高效率,增加更多的成功機率。

 

‧尋找自己的「良師」:在公司內外尋求一群具備不同專業技能與職位的良師,藉由良師的經驗、智慧與人脈關係,可以提供各類的協助。

小箴言

當你在做小事情的時候,你必須想「大事情」,以便讓所有的小事情都能朝正確的方向前進。

 

5.不斷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

在十倍速生涯裡,工作變換得快,工作速度本身也快,加上外在環境及產業新知識加速產生,若不加緊學習腳步,就可能像老牛拖著重車,或是一個折舊嚴重的汽車卻開在高速公路上一樣,不僅充滿了無力感,更會遭受時代無情的淘汰。「苦幹」是成功的充分或基本條件,但它並不能保證成功,今天我們還要聰明工作,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提升工作效率及創新。

 

不斷學習對工作能力的增進很重要,綜觀古今中外成功人士,或是觀察卓越企業的主管,主動發問、參加課程,甚至只是默默觀察別人怎麼做,都能從中學習到的新知與技術,再消化出更有效的做事方法與解決問題之道。

小箴言

今天要追求成功,和是否擁有能夠開花結果的知識、知識多快能夠開花結果成正比。

----企管顧問與作家畢德士(Tom Peters

6.創意使你輕鬆做事

有創造力,才不會為了一些問題苦思對策,在無例可循的情況下,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坐立難安。時時評估創意帶來的好成果,在過程中你會領悟到,利用創意來解決問題是一種快樂而有趣的事,培養創意絕對是企業人必備的技巧之一。

培養創造力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開放心胸,經常注意周遭的環境,就像科學家善於觀察四周的一舉一動,就可發現很多新方法能解決老問題。

‧檢視所有可能的方案,千萬別因「不可能」、「幼稚」、「沒人成功過」或是「從沒聽說過」而輕易放棄。

‧善用自己的第六感,保有敏銳的感覺,放鬆身心,運用你的靈感,突破思維的限制。

‧抽離各個解決問題方案的精華,予以分類整理,再重新組合,看看彼此的關係如何,能否衍生出新的觀點。

小箴言

現在的公司需要很多好點子才能應付各種改變,但往往斤斤計較員工是否準時上班。----管理專家馬克‧艾普勒(Mark Eppler

 

7.適當的e化工具輔助

高科技能幫助你節省時間,不過先決條件是要選對適合自己的,考量你希望他為你做什麼?它對你有用嗎?購買軟體前你需先做研究,確定它的功能符合你的需求要讓e化工具確實幫你提升效率,請遵循以下步驟:

‧請教同時熟悉科技產品與你的工作內容的高手,了解你正考慮採用的工具有哪些利弊,是否能節省時間、提升生產力,增加你的工作優勢。

‧列一張採購評量表,跟賣場的銷售人員再討論一次。

‧花點時間贖練該工具的基本技巧,這時候所花的時間,將來都會加倍帶來利益。

 

一般會使用的e化工具,包括電腦及各式管理軟體、備份系統、電子郵件、網際網路(包含線上服務、全球資訊網、新聞佈告欄等)、個人數位助理(PDA)、行動電話、掃描器等,即使平常使用的電話、傳真機、錄音機等,其實都有一些功能可以提升效率。

小箴言

如果你不了解科技,就永遠不可能讓科技成為你的幫手。

----新格無線通訊(Cingular Wireless)執行長史帝芬‧卡特(Stephen Carter

8.借用他人的時間

要讓工作有效率,分工合作甚至找專家幫忙都是方法之一,授權是節省時間的終極武器,也是增加效率的法寶。投資一點時間常常和你的員工溝通,會產生很大的效益,尤其要讓他們搞清楚狀況,否則他們就不可能分攤工作負荷。

 

以下基本原則幫助你更有效地授權:

1.決定什麼事要授權出去。授權和交託正常工作任務是不同的。授權是交付某人完成你的工作職責,但是你保有控制權,並負有責任。

 

2.說明清楚你要的結果。一般來說,被授權者都會用自己的方式去完成任務,如果你希望運用特定的方法來完成,一開始就要讓對方知道。

 

3.清楚界定責任。確定對方了解他所應負的責任,如果他不了解任務及目標,或是不符合你的期望,要重新仔細檢討整件事。

 

小箴言

高績效者會集中心力於解決問題,而不會集中心力於責怪問題的發生。

---Performance Sciences Corp.總裁查爾斯‧佳飛爾(Charles Garfield

 

9.適度休息消除壓力

每份工作都有壓力,我們的壓力就在於自己的情緒管理上。情緒管理就像大禹治水一樣,最好能夠疏導,如果一股腦將不滿情緒發洩在工作或同事身上,只會讓工作受阻,代價更大。

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提出提升情緒智商的五個步驟:

1.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想像一下幾年後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思考一下自己典型的一天是什麼樣子?

 

2.我到底是誰?看清自己的弱點很重要,但也要了解自己的長處。

 

3.我要如何改變?擬定計畫朝目標去改變,按部就班,從自我覺醒開始練習。

 

4.改變要如何持續?改變要靠實踐,要一遍又一遍地提醒自己要打破過去的思考和行為模式。

 

5.找誰幫忙?要增進情緒管理的能力,一定要有人幫忙,創造支持我們改變的環境。

小箴言 在他人所輕蔑的事獲得成功,是了不起的事。因為,這必須克服他人和自己。

10.適度休息消除壓力

很多人都有一種錯誤的觀念,以為多做一點事情,多花一點時間,就會有多一點代價。可是,人在筋疲力盡的狀態下,反而容易犯錯連連,也許隔天醒來,又要從頭來過;這個時候,選擇休息一天,或許工作效率會更高。而且,計劃未必能完全按照期望進行,此時,在時間表上留白,就有其必要性。

 

很多人都有一種錯誤的觀念,以為多做一點事情,多花一點時間,就會有多一點代價。可是,人在筋疲力盡的狀態下,反而容易犯錯連連,也許隔天醒來,又要從頭來過;這個時候,選擇休息一天,或許工作效率會更高。而且,計劃未必能完全按照期望進行,此時,在時間表上留白,就有其必要性。

 

小箴言

讓每一分鐘上緊發條,然後適時放鬆,讓工作遊刃有餘,事業耀眼也能兼顧生活。

 

人在框框內久了,就成了”囚”;人有時因環境條件的限制不能離開框框,

可是心可以,心在框框外就是”思”,人雖在框內,可以想著窗外的藍天,

只要思想不受到有形框框的限制,仍然可以有無限的想像空間。

調整落差 

在學校裡,自己的成績好,也只是與同班同學相比。

出了社會,自己的工作的成績,是與不同國家、不同年紀、不同背景的人比。

可能一下子會有很大的落差。

你可能說,人生不是比來比去的。

但是好朋友一定要跟你說,你可以不比,不過你不能不知道:你究竟輸在那裡?

找到一群可以幫助你成長的好朋友和聰明的競爭者,你就贏了別人好幾步。

 有一位很有智慧的長者說過:「今天每一個家長都會說,『孩子,我要你贏!』但是,卻很少有家長教導說,『孩子,你該怎麼輸!輸的原因怎麼檢討出來!怎麼原地爬起來!怎樣渡過人生的各種難關!』

〔工作態度〕

每天上班最好有正面的心情。用快樂的心情面對每個人,你會有很多朋友,老闆也會想教你東西,樂於與你溝通。如果與老闆無法溝通,你覺得你會有加薪機會嗎﹖就算你不缺那份薪水,你也得不到新增的工作機會,來幫助你日後的發展。

〔靜靜的吃三碗飯〕

絕對沒錯,不要一出社會,就一天到晚與人計較或說誰誰誰沒做他的工作。

真正的贏家是不出聲的。 

〔把掌聲留給別人〕

把掌聲留給別人,投資在別人的身上。

把掌聲留給自己,你的荷包不會變多一點,但你的朋友會少一個。

而把掌聲留給自己的伙伴,你會多一個朋友,你的荷包不會變少一點。

〔永遠不要說---我已經盡力了!〕

我們可以安慰受挫折的朋友:『你已經盡力了!』

但當我們說出『我已經盡力了!』時,任何人都可以質疑你。

人們會問:『喔!真的嗎?如果你是這麼盡力,為什麼成果是如此不堪?』

如果你真的已經盡力了,那萬一下一次不能再加力,那成果豈不更糟?!

 通常,只有失敗者、逃避者,才會大言不慚地說:『我已經盡力了!』

社會上的人,很務實地,從來就不會諒解一個一味地說『我已經盡力了!』的人!

你要不相信,換個說法,說『對不起!我應該可以做得更好的!如果能再有機會,我一定盡力做好!』你將發現,機會將 源源而至。

再提醒一句,說『我已經夠認真了!』、『我真的很不錯!』,跟說『我已經盡力了!』,有異曲同工之「壞」的結果。 

〔薪水〕

薪水與能力是相關的,但不是絕對的。

我有一個女性朋友,碩士畢業後領32仟元的薪水;10年後,增加不到25%

最後她的工作是被另一個剛剛碩士畢業的女生換掉。

她的問題很簡單,畢業後就停止進修,她的履歷表多了很多年資,但並沒有很多經驗。

聰明的你,一定要好好的做一張履歷表。

而且你一定要知道自己那一張履歷表值多少錢,說句不中聽的話,至少遇到結婚或喪事,別人才知道要怎麼介紹你嘛!

很多東西不能規劃,但是自己的履歷表,一定要好好的規劃。

〔跟對人〕雖然【跟對人】很重要,但我要跟你說如果沒跟對人,也要在他身上擠出東西來學。我以前有一個老闆,日本作風,不但吹毛求疵,還庇護他自己的人。前一兩年,我好氣他喔。但是我發現,雖然他不是我的貴人,可是我在他身上學到他的紮實和徹底執行的工作能力。

對那老闆而言,因為我很年輕,還有很多機會。

但是有些人沒被裁培,他們一輩子都起不來,他們將來都會面臨被裁員的可能。

所以老闆並沒有錯。有時候,看事情要設身處地,換成老闆的眼光來看自己,往大方向看。

〔讀書〕讀書是增加知識,但也不要太相信書裡面的人。

有些人讀了太多書,但是不知變通,不能拿出來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結果是變成讀死書了。但是不能不讀書,因為這社會,有時候很複雜,你會需要些書當作精神食糧。

〔婚姻〕家庭結構是脆弱的,禁不起任何人的刻意攻擊。

婚姻是可以經營的,放棄自我主見、偶而多遷就對方一些,有時候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感情是沒有絕對的!不如意時,至少謝謝他 / 她陪你走過往日的春夏秋冬。但女人不能沒錢,婚姻或感情出了問題,還可以有尊嚴地走出家門曬曬和煦的冬陽。如果又沒錢,又不會經營感情,這種問題,只能在家看韓劇哭死你。

 

〔金錢觀〕金錢是重要工具,但不是生命的全部。

人人要設法讓家人豐衣足食,更要知道你錢花去那裡,要會管理你的收支表。

百分之90的人賺的都是計算式的財富Calculated Wealth (相信我,英文跟電腦一樣,都只是溝通的工具)。計算式的財富就是 你今年賺24萬,明年你的目標應該是多少?

穩健收入的前提,是不亂換工作,而且你與你的上司 / 工作夥伴合作愉快。

 一定要有投資觀念,投資不一定是股票那些,而是如投資外文能力,電腦能力,投資自己的presentation skills,或溝通能力。,不要投資過去。

〔人格〕人格比薪水或什麼都還重要。成功的人大部份都具有好的人格特質。

許多年薪好幾百萬和千萬的人,雖然不是每個人都白手起家,但是只有好的人格特質才會在業界長長久久。

只有好的人格,才能在社會上備受尊重。

〔好習慣〕好的人格又是如何培養的呢?簡單說,就是多多培養一些好習慣。以下列舉21種可以改變人生的好習慣。

       1 當一個人生活枯燥的時候,他忘了用心體會是一種習慣。

       2 當一個人覺得人生乏味的時候,他忘了培養幽默是一種習慣。

       3 當一個人體力日差的時候,他忘了運動健身是一種習慣。

       4 當一個人工作疲憊的時候,他忘了認真休息是一種習慣。

       5 當一個人孤傲狂放的時候,他忘了感恩惜福是一種習慣。

       6 當一個人志得意滿的時候,他忘了謙沖為懷是一種習慣。

       7 當一個人錢不夠用的時候,他忘了投資理財是一種習慣。

       8 當一個人覺得工作低迷的時候,他忘了激勵自己是一種習慣。

       9 當一個人懷疑自己的時候,他忘了建立自信是一種習慣。

     10 當一個人忽略家人的時候,他忘了愛與關懷是一種習慣。

     11 當一個人渾噩度日的時候,他忘了閱讀好書是一種習慣。

     12 當一個人忙於工作的時候,他忘了安排休閒是一種習慣。

     13 當一個人目中無人的時候,他忘了不斷學習是一種習慣。

     14 當一個人服務不佳的時候,他忘了讓顧客滿意是一種習慣。

     15 當一個人慌張失措的時候,他忘了萬全準備是一種習慣。

     16 當一個人推諉責任的時候,他忘了勇於承擔是一種習慣。

     17 當一個人腸枯思竭的時候,他忘了轉型思考是一種習慣。

     18 當一個人沮喪失意的時候,他忘了檢討改進是一種習慣。

     19 當一個人畏懼調職的時候,他忘了提升自己是一種習慣。

     20   當一個人溝通障礙的時候,他忘了真誠傾聽是一種習慣。     

     21   當一個人業績消退的時候,他忘了積極行動是一種習慣。

Danise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必須停止與別人比較,拒絕讓別人把快樂建築在你的痛苦上。
 
如果你覺得錢不夠用,請不要難過,因為你不是特例,有成千上萬的人跟你一樣不夠用, 但是如果你覺得窮困,問題就比較嚴重了。錢不夠用可以用理財的方法解決,但是貧窮是社會問題,不是理財可以解決的。
 
快樂的人,比較容易有錢
 
實際上,大多數人面對的是錢不夠用,而非貧窮問題。貧窮是一種感覺,經過比較而產生的一種心裡假象,《紐約時報》曾刊登一篇文章指出, 老百姓的快樂程度與國民所得沒有正比關係,有些美洲國家的所得低,但民眾的快樂感很高;我相信美國及台灣有許多覺得自己很窮,而且非常不快樂的人, 如果他們以相同的所得居住在中南美,說不定就會非常快樂了。
 
在台灣真正一貧如洗,無法過日子的人算是少數,他們多數是技能不足,無法找到餬口工作的人,既然連吃飯都成問題,如何奢談理財呢?他們需要別人的幫助,如果社會能提供機會, 增進他們的工作能力,才有辦法脫離貧窮。
 
如果你不屬於這種真正窮的人,其實沒有必要為自己製造貧窮的假象,存心讓自己不快樂。

首先你必須停止與別人比較,拒絕讓別人把快樂建築在你的痛苦上,在許多情況下, 快樂與痛苦都是經由比較產生的,有錢人有時是因為看到沒錢人的情形,才非常慶幸自己可以過不一樣的生活,如果你沒有錢卻非常快樂, 反而會讓有錢人反省自己是否真正的快樂。
 
許多有錢人並不快樂,因為他們跟別人比較總會有不足的地方,譬如有人會比自己有錢、 地位高、更健康,或家庭更幸福等等,所以只要你不停的比較,就不會快樂, 因此現在開始就要停止比較,我們不需要因為沒錢給小孩補習、買名牌的球鞋、穿質料較好的衣服,或者出國旅遊,就覺得自己不如人,在非洲有許多人連衣服都沒穿過,除了居住地,根本不知道世上還有比自己富有的人,他們的平均壽命遠比歐美低,但極可能很快樂。
 

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卻很多
 
但是就算停止比較,如果覺得錢不夠用,還是不會快樂。其實只要不強求與別人的生活水準一樣,錢就會夠用。在台灣一般人餓不死的原因是具有相同功能的東西,價錢卻有天壤之別,一碗麵可以是30 塊,也可以是300元,行動電話有的只要幾百塊,有的卻要上萬元, 只要願意節省,大部分人的所得是夠用的。
 
不良的花錢習慣,是造成不夠用的主因。有的人手頭鬆,看到喜歡的東西, 只要價錢便宜就買了,在夜市裡左手100元買一對耳環,右手30塊買一串魷魚, 錢在不知不覺中就花掉了,研究顯示,無法累積財富的最大原因,就是隨意把錢花掉了 你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覺周遭有這樣的親戚朋友,賺得錢不比別人少,但就是不夠用。
 
花錢習慣可不是說改即可改的,即可改的需要自覺和別人的幫忙。自己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才有可能改變,還要輔之以親戚朋友的鼓勵與控制,譬如你有兄弟姊妹或朋友有這種情形, 千萬不要借錢給他,否則只會放縱壞習慣持續下去,而且儘可能鼓勵做不花錢的消遣,譬如讀一本好書,就是很節省、又有益身心的活動。
 
記帳是培養自覺的一個好方法,只要持續鉅細靡遺的紀錄花費3個月以上,所有的人 都能找到節省的途徑。記帳一陣子之後,你很快就會發覺,持續原來的消費型態會讓將來痛苦不堪,只要願意做一些調整就能累積財富,讓將來的生活更好, 而且一旦不再覺得不夠用之後,心情就會快樂起來。
 
覺得不夠用或窮困不僅會讓自己不快樂,還會產生惡性循環,讓自己更窮。

不快樂的人沒有安定心,會急切的想趕快賺錢,而無法認真的把工作做好、穩健的求進步, 最後反而愈來愈窮;能夠接受自己的所得水準,量入為出,就會比較快樂,快樂的人較容易與別人相處,工作態度會較樂觀,也較願意腳踏實地的工作,久而久之反而有錢了
 
(從今以後千萬不要再覺得自己窮,否則只會愈來愈窮)
 

設法開源節流,存下屬於自己的第一桶金

Danise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句話:優秀是一種習慣

 

這句話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說的~

如果說優秀是一種習慣,那麼懶惰也是一種習慣。

人出生的時候,除了脾氣會因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東西基本上都是後天形成的,是家庭影響和教育的結果。所以,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積月累養成的習慣。有的人形成了很好的習慣,有的人形成了很壞的習慣。所以我們從現在起就要把優秀變成一種習慣,使我們的優秀行為習以為常,變成我們的第二天性。

 

讓我們習慣性地去創造性思考,習慣性地去認真做事情,習慣性地對別人友好,習慣性地欣賞大自然。 

 

第二句話:生命是一種過程

事情的結果儘管重要,但是做事情的過程更加重要,因為結果好了我們會更加快樂,但過程使我們的生命充實。人的生命最後的結果一定是死亡,我們不能因此說我們的 生命沒有意義。世界上很少有永恆。

戀愛中的人們每天都在信誓旦旦地說我會愛你一輩子,這實際上是不真實的。最真實的說法是:「我今天,此時此刻正在真心地愛著你。」

 

明天也許你會失戀,失戀後我們會體驗到失戀的痛苦。這種體驗也是豐富你生命的一個過程。 
 

第三句話: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並不一定是直線

在人與人的關係以及做事情的過程中,我們很難直截了當就把事情做好。我們有時需要等待,有時需要合作,有時需要技巧。我們做事情會碰到很多困難和障礙,有時候我們並不一定要硬挺、硬衝,我們可以選擇有困難繞過去,有障礙繞過去,也許這樣做事情更加順利。

 

大家想一想,我們和別人說話還得想想哪句話更好聽呢?尤其現在這個比較複雜的社會中,大家要學會想辦法諒解別人,要讓人覺得你這個人很成熟,很不錯,你才能把事情做成。

 

第四句話: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速

我有位朋友在學滑雪的時候,最大的體會就是停不下來。他剛開始學滑雪時沒有請教練,看著別人滑雪,覺得很容易,不就是從山頂滑到山下嗎?於是他穿上滑雪板,嗤溜一下就滑下去了,結果他從山頂滑到山下,實際上是滾到山下,摔了很多個跟斗。他根本就不知道怎麼停止、怎麼保持平衡。

經過反覆練習,終於學會了在任何坡上停止、滑行、再停止。這個時候他就發現自己會滑雪了,就敢從山頂高速地往山坡下衝。因為他知道只要想停,一轉身就能停下來。只要你能停下來,你就不會撞上樹、撞上石頭、撞上人,你就不會被撞死。因此,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高速前進。

 

第五句話:放棄是一種智慧,缺陷是一種恩惠

當你擁有六個蘋果的時候,千萬不要把它們都吃掉,因為你把六個蘋果全都吃掉,你也只吃到了六個蘋果,只吃到了一種味道,那就是蘋果的味道。如果你把六個蘋果中的五個拿出來給別人吃,儘管表面上你丟了五個蘋果,但實際上你卻得到了其他五個人的友情和好感。以後你還能得到更多,當別人有了別的水果的時候,也一定會和你分享,你會從這個人手裡得到一個橘子,那個人手裡得到一個梨,最後你可能就

得到了六種不同的水果,六種不同的味道,六種不同的顏色,六個人的友誼。

人一定要學會用你擁有的東西去換取對你來說更加重要和豐富的東西。

所以說,放棄是一種智慧。做人最大的樂趣在於通過奮鬥去獲得我們想要的東西,有缺點意味著我們可以進一步完美,有匱乏之處意味著我們可以進一步努力。

 

Danise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