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家咖啡館(cafe)於1672年開幕,但它和一間白蘭地賣得比咖啡好的酒吧差不了多少。咖啡屋在1686年才真正得以普及,一位有野心、精明的義大利侍者法蘭西斯柯.普羅柯皮歐.戴.柯德里(Francisco Procopio dei Coltelli),開設了普羅柯皮歐之家(Procope’s)。普羅柯皮歐之家很聰明地推銷自己是 檸檬水販賣店,但它昂貴的裝潢又不落於俗套的氣氛,吸引了一群極想遠離當天世俗的顧客。只有當咖啡賣的比其它飲料好時,這個店才開始稱為咖啡屋。
普羅柯皮歐之家很快地成為著名詩人、劇作家、演員及音樂家經常光顧的文學交誼廳。其中,盧梭、狄德羅及伏爾泰都曾光顧過。後來,法國大革命時,年輕的拿破崙也是個常客。
普羅柯皮歐之家的開張,代表巴黎人民開始享受喝咖啡的樂趣。其它的咖啡屋不久也相繼開幕,而且客人都不少。雙叟咖啡館(Aux Deux Magots)是另一處文學家最常聚集的地方,法國詩人魏倫(Verlaine)與藍波(Rimbaud)更是它的常客。藝術家與知識份子群集於附近的花神咖啡館(Cafe de la Paix)是者華之最,吸引許多皇族與詩人的顧客。這是一個競爭淚烈的生意,就如同前一個世紀,對土耳其的咖啡屋獨資經營者而言一樣。新咖啡屋的老闆必須在吸引顧客方面手段靈活。準備餘與節目──詩人朗誦、戲劇、歌唱及舞蹈──甚至也提供食物。
反對者自然也開始發出不平之聲。釀酒商倍感威脅,以愛國主義為由,宣稱咖啡是法國的敵人。有些一直以來,對咖啡未表態的醫生加入他們的陣線。認為咖啡不過是羊與動物吃的樹之果實,飲用咖啡會加速血液流動、使脾臟虛弱,產生營養不良、麻痺、陽萎、發抖及情緒低落等現象。然而,不用說,他們的警告卻多數是徒勞無功的。
法國人家庭喝咖啡的方式有點前衛。他們可能很獨特的把咖啡倒在浸泡早餐棍子麵包(baguette)的大碗裡,並且加入牛奶一起喝。他們也是晚餐後喝咖啡的先例,在小杯子盛著又黑又濃的咖啡,通常加以甜酒幫助消化。
一位英國旅行家與作家安羅(Anne Roe)女士,在1777年左右寫下:「咖啡在法國是如此風行,尤其在上流家庭,沒有人能在咖啡上桌前就結束晚餐,且他們是在熱燙時飲用,那簡直是要摧毀胃壁。」
咖啡與法國人,在19世紀一位英國記者的自傳敘述中,被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咖啡之於法國人就好比茶之於英國人、啤酒之於德國人、白蘭地酒之於俄國人、鴉片之於土耳其人、或是巧克力之於西班牙人…隨時待命倒咖啡的侍者,在你面前擺放了雪白的咖啡杯與杯盤,三顆小方糖,與小酒杯。他不假思索地將咖啡倒入小酒杯裡,從你微紅的英國面容,推測你喜歡這種飲料。接著另一位侍者出現了,右手捧著一佪大銀壺,左手拿的是一個無蓋的銀壺。前者裝著咖啡,後者裝著牛奶。當你拒?牛奶,於是侍者便在你的杯子裡倒入咖啡,直到滿至杯緣──通常幾乎是溢出杯盤。很難有空間空間容納三顆方糖,你必須設法放入它們…未加牛的咖啡…取悅了味覺神經,它的香味使嗅覺也隨之振奮,甚至你的也會喜歡那種黑黑、透明、甚至起泡的色澤,由於這種色調,使酌銀匙不斷的發亮。你會斷言法咖啡是唯一的咖啡。」
肯亞咖啡簡史
肯亞北鄰阿拉比卡咖啡樹的原產地衣索匹亞,但遲至二十世紀初交,才開始從事咖啡栽培業,十九世紀傳教士從葉門引進阿拉比卡樹,但未大量栽種,直到一八九三年,又引進巴西古老的「波旁」咖啡種籽,才大規模栽培咖啡,也就是說,目前的肯亞咖啡帶有巴西血統,由於水士、氣候和處理方式迴異,肯亞豆風味和巴西豆截然不同。巴西咖啡的栽種海拔低,質地較軟,果酸味不明顯。反觀肯亞咖啡樹主要集中在肯亞山附近的坡地,海拔約四千英尺至六千五百英尺,此高度最適合咖啡豆發展風味,因為山區溫度較低,成長較慢,咖啡豆的芳香成分得到充分發展,果酸味更為明顯,質地也較硬。另外,肯亞早期是英國殖民地,英國人已建立一套完善的栽培、品管制度。肯亞獨立後,咖啡業在既有基礎上,大步躍進,成為肯亞創匯最多的產業。
「小農勝過大農莊」
肯亞的咖啡農莊有兩個類型,一種是占地五英畝以上的大型栽植場,不過海拔平均較低,就肯亞咖啡而言,大農莊的咖啡豆品質只能算中等。極品肯亞豆則產自小型農莊,多半位於五、六千英尺以上的山麓或火山坡地,每戶小農每季產能只有二十至七十袋左右,無力投資昂貴的水洗處理廠,但小農很團結,集合數百戶或數千戶成立合作農場,由政府出資興建水洗處理廠,小農採摘的咖啡果子就送往合作農場,統一加工,先剔除半生不熟或爛掉的果子,再進行去皮、發酵、分解果肉,取出咖啡豆,再乾燥和磨光,整個過程由官方的咖啡管理局督導,相當嚴謹,確保了肯亞咖啡的品質。肯亞豆的水洗加工技術及高標準品管,一直是產豆國表率。
可別小看肯亞的小農,他們無異螞蟻雄兵,整體產能高於大型農莊,約呈六比四,這在產豆國相當罕見。肯亞咖啡廣受鑑賞家激賞,大半要歸功於小農苦守山麓野地,才能種出優質咖啡。另外,肯亞豆定有嚴格的分級制,水洗處理廠取出的咖啡豆,依大小、形狀和硬度,區分為七個等級,最高級為AA或AA+,其次依序為AB、PB、C 、 E 、 TT、T。這種分級制類似哥倫比亞,主要以顆粒大小和外形為考量,但賣相好不見得風味最好。這是咖啡迷應有的認知。
獨有的咖啡拍賣機制
肯亞咖啡分級後,再送往咖啡管理局由品鑑專家進行測味,依生豆品質及烘焙後泡煮的風味評等,又細分為十級,結果只告知咖啡農,買家無從得知,不過,咖啡管理局會先把各批待價而沽的生豆樣品寄給買家,由他們自行測味,每周二在首都奈洛比的咖啡交易所進行拍賣。買家根據各批樣品豆的品質相互競價。肯亞豆的買家只對優質豆有興趣,尤其是可遇不可求,具有黑醋莓風味的咖啡最搶手,歐美日買家不惜出高價標購高級肯亞豆,生豆批發價也比哥倫比亞或曼特林高出二至三倍,品質中庸的肯亞豆批價就差很多。得標者七天內付款取貨,咖啡管理局再把售價減掉行銷費、法定扣除額,所剩款項再撥交給託售的咖啡農。肯亞咖啡拍賣制由政府主控,數十年來井然有序,創造肯亞咖啡的威名。
肯亞咖啡透明化的拍賣制深受各國稱道,美國摩迪納咖啡進口公司指出,公開拍賣制度阻止國際集團暗中包下咖啡農整年產能,有效遏止壟斷。要買肯亞咖啡就必須透過公開市場取貨,買家與賣家究竟是誰,一目了然。精品咖啡業也大加讚揚,買家可根據自己對每批貨色的喜好出價。品質導向的小農也喜歡此制度,因為獲利更佳,鼓舞大家生產高品質咖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