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問于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岐伯對曰: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于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

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

 

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于物,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本段談到了黃帝問天師岐伯,在上古時代的人就算到了百歲一樣活力充沛,但現在的人往往不到五十歲就已經顯露衰老之像,這是時代、環境轉變了呢?還是人生活出現了問題呢(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天師岐伯回說是人的問題。

懂得養生之道的人,是『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所以才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那這個『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什麼意思呢?

看起來養生之道就在藏這幾句話當中,但是這些『道』難以言語釋之,需自行體悟。

 

簡單來談,即是『得道』之人,師法天地,隨著自然的變化而變化。

如同易經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不過不懂也沒關係,岐伯隨後又針對這幾句話作了說明:『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故合于道』

如果還是無法體會,沒關係,在隨後的『四氣調神大論』中,岐伯會更仔細的說明。

 

另外,在這裡提出幾個看法:

文中提到『食飲有節』的這個『節』字,不僅僅是份量要有『節制』的意思,更重要的是有『節律』的意思,也就是說食飲應當要配合不同四時節氣(時間與空間)的變化而變化。

 

內經中提及吃飯喝水呢,用的都是『食飲(食在前, 飲在後)』,而今大都使用『飲食』。

這裡也可以看出古時養生以『食』為主,『飲()』居次,而今則以『飲』為先,『食』後之。

現代人無酒不歡(加上各式冷飲),而對食物則隨便待之(速食、零食草草裹腹),差矣。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這個『有時』,不要想成『有些時候要避開虛邪賊風』,而應想成『每當有虛邪賊風的時候,避之』。

 

『志閑而少欲』中的『志閑』或內經其他篇中多次提及『閑其志』等等...

似乎『閑志』是很重要的,但這個『閑』與『志』的意涵為何?

 

曲黎敏曾解釋為『讓志向有一個界線(別在家裡穿龍袍)』,『志』指的是『志向(腎藏志)』。

但我認為『志』應當指的是『情志』,因為在內經頭幾篇中提到的『志』,都以『情志』為主。

 

如『肝在志為怒、腎在志為恐...』、『夏三月...使志無怒、秋三月...使志安寧...』。

而『閑』在說文解字中提到有『加蓋』的意思,就像是『材秳()』上面加一個『蓋子()』,用以保護那些『材秳』。

 

也就是說,『閑其志』應該有『不要讓情志恣意的暴露在外,加個蓋子來保護它』的意象,一旦能做到好好的保護情志,那麼就不至於動輒大怒、狂喜、鬱思、悲悽、驚恐,這樣一來,心神自然安寧(即少欲)

 

內經中的養生之道,非常強調『養神、養性』(如上所述),有些名家甚至認為『養神』才是健康長壽的終極之道。

但其實內經並不僅僅如此,經中也多次強調『養形』的重要:『故能形與神俱』。

 

一般來講,『形』則是泛指有實體的東西,如人四肢體態、五臟經絡等。

所以『養性』固然重要,但並非就能長壽不老,還需留意『養形』。

例如經中提到的:『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古人常說避風如避箭)』、『不妄作勞』、『形勞而不倦』...

或許這可以解釋一些真正的『大德聖人』,修養甚高,但卻也經常是重病而去。

 

帝曰:人年老而無子者,材力盡邪?將天數然也?

岐伯曰:

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

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

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

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

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髮始墮。

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皆焦,髮始白。

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

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

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

五八腎氣衰,髮墮齒槁。

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頒白。

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

八八則齒髮去。

 

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

今五臟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髮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岐伯曰:此其天壽過度,氣脈常通,而腎氣有餘也。

此雖有子,男子不過盡八八,女子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歲,能有子乎?

岐伯曰:夫道者能卻老而全形,身年雖壽,能生子也。

 

黃帝曰:

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陰陽,調于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遠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于真人。

 

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欲于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于世,被服章,舉不欲觀于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

 

其次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將從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

 

接下來黃帝又問了關於生孩子的事?

岐伯則說明男女在生育上的節奏。

以下重點摘要::

女子的成長以七年為一個單位,男子則為八年,也就是說,女子較男子早熟,同時老化的速度也較快。

 

讀經時須留意經中對男女各階段用詞看似一樣,但是有些不同的,例如:第一階段(女七歲、男八歲):女孩是『腎氣盛』,男孩是『腎氣實(男孩要到十六歲才腎氣盛)』。

 

這一部份的經文並非硬指特定到了幾歲就會如何如何,而應該用比較相對的概念看待之。

好比說,有人二十來歲就已經『面焦髮墮』,那就表示保養的不好,已提早進入了三十五、四十歲的階段。

 

又好比有些老年人氣色紅潤,頭髮也鮮少轉白,那就是他養的好,延後了這個階段。

但除了少數真正實行『養生之道』的人以外,經中提到的階段不管延後還是提早,都會一個接一個的來到。

 

女子五七時(三十五歲)『陽明脈衰,面始焦,髮始墮』。

陽明脈指的是『胃經與大腸經』,也就是說,胃腸衰了以後,面色就會開顯出老態,頭髮也會開始掉落。

活學活用:如果想要『面不焦』,把胃腸養好,強過雷射拉皮脈衝光。

 

經中提到:『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

也就是說,要想腎氣足,光是補腎是沒用的,因為腎水是靠五臟六腑之精才補的起來,所以五臟六腑養的好,腎氣自然足,腎氣足則不易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nise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